麦当劳正敞开怀抱,向那些潜在的加盟者们热情“兜售”自己。
近日,这家全球著名的快餐连锁巨头预备在上海、深圳两处一线城市启动特许经营业务。在未来一个多月中,还将有三场相关特许经营说明会陆续展开,其目的就是招揽到更多合格的加盟者。 这是麦当劳中国自启动特许经营以来,首次在一线城市开放加盟。事实上,从1955年创建以来,正是凭借“特许经营”这一法宝,使麦当劳餐厅得以全球开花。但遗憾的是,这一模式却始终未能成功复制至中国市场。 麦当劳的开放加盟,让加盟连锁业者注目和振奋。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?市场变化,要求品牌企业不断创新,就如传统蛋糕店,增加DIY蛋糕手工定制后,焕发了勃勃生机。麦当劳需要吸引更多外部力量的参与,以减少成本,提高市场占有率。而DIY蛋糕店,相对传统蛋糕店,不仅经营模式更灵活,用户群体更集中,更能在有效减少成本和店面的情况下,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微博,微信等,加强用户间的深层次沟通互动,提高和顾客间的亲密度,从而利润率提高2倍以上。 2010年,麦当劳在中国正式启动了特许经营。但在此后的三四年间,真正实现特许加盟的麦当劳门店不足5%,且大都位于二三线城市。不过情况正在发生一些变化。麦当劳计划,未来三年间要让中国市场的餐厅数量增加一倍,达到4000余家。这一数字,恰恰是其“死对头”肯德基早些时候公布的门店总数。 特许经营则被视为实现这一跨越目标的重要途径。2月20日,麦当劳方面对经济观察报明确表态称:“发展特许经营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。” 发力 根据麦当劳中国官网显示,目前可申请特许经营的城市包括深圳、惠州、上海、泸州、成都。 这其中,上海和深圳的入选尤为外界关注。这是麦当劳自2010年在中国启动特许经营以来,首次开放一线城市门店的加盟。 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特许经营方式仅限于转让目前已经营运成熟的麦当劳门店,而非在并未开设麦当劳餐厅的地区开设新的麦当劳。 根据麦当劳的规定,申请人须个人拥有不少于200万资金,接受9至10个月的全职训练和评估,而在获得特许经营权之后还必须本人全职经营餐厅。 事实上,麦当劳早在2003年曾在天津进行过个人加盟试点;而到了2010年,其官网更是一度上线“特许经营”频道,陆续启动江苏、广东、福建、四川等地特许经营的申请。 尽管如此,但在外界看来,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只能算作“蜻蜓点水”。一个无法回避的数字是,截至目前,麦当劳特许经营店的占比还不足5%,且大都位于二三线城市。 “这次麦当劳是要动‘真格’了。”中国特许经营学奠基创始人、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主任李维华长期关注麦当劳。在他看来,启动上海、深圳这类一线成熟市场的特许经营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:麦当劳中国的特许经营要“提速”了。 麦当劳亦表示选择上海、深圳等城市开展特许经营是“经过严格的市场调研后做出的选择”,并称这是综合考量了以上城市的“经济活跃度、当地市场支持系统等”因素,“发展特许经营业务,将成为公司未来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。” 困局 从1955年创始人雷路克洛克在美国开设领先家餐厅开始,麦当劳如今已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万多家餐厅,这其中80%为特许经营,它们为麦当劳创造了超过70%的利润。 但遗憾的是,其特许经营的模式却始终未能成功复制至中国市场。 麦当劳1990年进入中国时采取了直营模式。时任麦当劳中国北方区总经理的赖林胜认为,麦当劳的经营成本很高,如果以特许的方式进行扩大,投资者很可能赚不到钱。再者,特许经营的发展还需要法津方面的更多支持。 2003年,麦当劳在天津选定一家餐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特许经营试点;2006年,麦当劳挑选了沈阳、无锡、义乌的三位个人加盟者做试点;2010年,中国市场的特许经营正式启动,但此后的推进依旧不温不火。 将麦当劳的“谨慎”全部归因于外部环境的不成熟也许并不完全客观。一个可以拿来对照的样本就是其对手肯德基。后者自1999年在中国市场正式启动特许经营以来,其特许经营门店数量目前已经超过100余家。“相比麦当劳,肯德基在这方面明显更开放一些。它不仅扩大加盟店地域选择范围,还通过降低部分地区加盟门槛来增加加盟店数量。增加特许加盟店数量正是肯德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策略,”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康建华称。 事实上,麦当劳的“谨小慎微”更大程度上是源于自身。 麦当劳在2002年时经历了其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,当年全球门店销售额下降了2.1%,全年共关闭门店719家。在事后的内部反省中,此次亏损被归因于“过去十多年间毫无节制的快速扩张”。 这次“教训”让麦当劳之后的多年间对于扩张、尤其不成熟市场的门店扩张一直持心存保留。 而中国市场在2010年之前并没有得到更多重视。在1990-2010年十年间,麦当劳中国餐厅数量的增长速度为年均17%,远低于日本等亚太市场。当一个区域市场相对弱势、没有太多话语权时,保守谨慎无疑是较好的生存之道。 该情况直至几年前才发生改善。2010年麦当劳在中国150座城市的运营收入为2.25亿美元,占公司全部运营收入的3%。与前几年相比,业绩增长迅速。而到了2013年,中国更是一跃成为麦当劳全球的第三大市场。 改变 改变,已经迫在眉睫。 百胜旗下肯德基在中国门店数目即将接近5000家。要知道,在全球范围,麦当劳的门店规模可是远远超越了肯德基;甚至中国本土连锁快餐品牌德克士也在2013年下半年宣布,门店数已达2000家,超越麦当劳。 “连锁经营讲究的就是一个规模优势,门店数量在竞争中的价值不容小觑。”李维华说。 在他看来,在竞争对手的夹击下,麦当劳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压力。眼下,大众餐饮正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,几大快餐连锁企业纷纷加速跑马圈地。“麦当劳必须提高发展速度、扩大规模,才能防止丧失市场。”他说。 麦当劳的压力还有相当部分来自其自身。一直以来,麦当劳全球的收入分为直营店的盈余、从加盟店收取的服务费、房地产营运收入(向加盟商收取的门店物业租金)三部分。这其中后两部分的贡献尤为关键。 麦当劳2012年年报显示,特许加盟业务的毛利为74.37亿美元,远超过直营店33.79亿美元的贡献;而在加盟业务89.64亿美元的营收中,租金收入更是高达58.64亿美元。“人人都以为麦当劳是卖汉堡的,其实我们是做房地产的。”雷路克洛克这句话揭示出麦当劳一直以来的经营之道:即通过长期承租或购进土地和房屋,然后将店面出租给各加盟店,获取其中的租金差额。 然而,麦当劳的这一盈利模式到了中国则遭遇了“水土不服”。由于国内对外资购买土地或者地产的相关限制,麦当劳在中国经营范围内自持物业比例不超过10%。而在欧美市场,这一数字是约60%。 而国内一、二线城市中心地段商铺租金正急剧上涨。麦当劳门店大多选在商业繁华区,此前多以10年、20年为限签订租赁时期。眼下许多城市合同即将到期,麦当劳需要面临一个高企的租金额。 康建华认为特许经营可以减轻麦当劳此方面的经营压力。他称,在直营门店模式下,麦当劳的收入主要来自于门店销售收入和多余物业的再次租赁。而特许经营模式下麦当劳将获得两方面收益:其一是门店经营权出让溢价,其二是特许经营费,即加盟店使用品牌等方面的费用,一般按照每月销售额的5%进行提取。 不过,挑战也将会随之而来。一个不可回避的疑问是,麦当劳中国目前的管理能力和整体运营能力,是否已达到一个足以支撑特许经营门店遍地开花的阶段?至少之前几番出海不利,说明了麦当劳在此方面还需要花费更大精力。而国内特许经营法制环境不健全、被特许人素质残次不齐等外界因素,也将有可能会阻碍其推进的步伐。 (责任编辑:7点自造) |